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教育整顿> 正文

国际国内教育形势分析

富丰文库网 发表于2022-06-23 09:2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国内教育形势分析,供大家参考。

国际国内教育形势分析

 

 国际国内教育形势的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已把人才的培养作为竞争的最大筹码,因为各国情况的不一样,直接导致教育发展表现多元化,改革和发展成了当今教育的两大主题。

 一、各国高度重视教育

 1. 教育投资显著增长

 因为科技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凸显,教育已经成为促动经济社会发展大重要动力,因而,各国都更加重视和支持教育,有的甚至把区域、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因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持续增加教育投入,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动,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2002年,世界各国教育经费投入都在 GDP 中占有较大比例。丹麦7.71%、韩国7.03%,美国7%,日本6%,菲律宾4.2%,俄罗斯3.5%,印度3.2%,我国至2002年的2.87%逐年增长,2007年增至3.32%。2006年,重庆市在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全国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和全国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的增长情况中,分别增长了42.54%、46.42%和151.35%,位列全国第一。

 2. 基础教育地位优越

 美国始终把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布什和克林顿政府分别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和《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等计划政策,从战略地位的高度充分理解了教育;英国教育部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了“公立自治学校”,通过“拨款委员会”将教育经费直接拨付给学校,实施校长负责制和办学自主权,创办自我特色学校;法国在2005年4月正式颁布了《面向未来学校的方向和计划》,提出了一系列宏伟目标:100%的学生能从学校教育中获得一种文凭或证书,80%的学生获得专士文凭,50%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文凭;台湾立法院在2000年通过《教育经费编列与管理法》,规定各级政府教育经费预算合计应不低于该年度预算筹编时之前三年度决算岁入净额平均值之21.5%。

 二、基础教育改革持续深化

 1. 新课程观的形成。

 一是课程的整化。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纵横联系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例如日本小学低年级将自然和社会学科合并成“生活科”;美国俄勒冈州的小学将8个科目的知识精简为132种核心技能和60个概念。

 二是课程的人性化。在各国的课程改革以前,教育与教学都偏重于智育和科学方面,忽视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把学生培养成超智慧的机器人。如今各国都理解到了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技能全面发展的栋梁。如美国突出学生

 的自我表现和勇于创造的教育,重视对学生实行价值观的培养。

 三是课程的生活化。改革以前脱离实际的课程。对学生来说枯燥无味,靠死记硬背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学习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例如在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已增设生存教育、环境教育、信息学科等,培养学生将来具有基本生存和工作的水平。

 四是课程的弹性化。在众多的国家和地区,过去只片面强调课程的一致性,忽视了学生水平的差异,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生。新的课程有弹性地强调进度,具有选择补充教材的自由,对学生和教育效果的评估了采用多元化的衡量标准。

 五是课程的未来化。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课程改革紧跟时代发展,以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2. 德育改革的 推动 。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校德育,美国高校强调要培养学生“理解和忠诚于自由社会”。日本强调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形成“人”,还提出道德教育不能单靠学校实行,必须使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结合起来。我国在“文革”后恢复对德育工作的整顿,至今已30多年,基本形成了三方面的德育理念。一是由物化走向人化,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完整的、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人,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权利,注重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学生的精神注重者。二是从灌输走向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度到“伴奏者”的角

 色,是协助、引导、指引学生,而非塑造他们。三是从分离走向融合,德育回归人的生命整体、回归教育整体。

 3. 考试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科学的评价制度,在国家素质教育素质政策指导下,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动中小学生评价改革工作,促动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北京、上海、湖北等地区开始实施新的中小学生评价方案或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今年我委也率先对中考招生制度实行了改革,实行自主办考、指标到校、多元录取。随着改革的深入,考试制度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考评改革实现从静态性考试观向发展性评价观转变;二是考评内容从认知领域转变到涵盖学习结果的更广泛的教育目标领域上来,即重视“掌握性结果”又重视“发展性结果”的评价;三是课业考评努力实现从表征性分数机制到实质性内容机制的转变,贯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

 世界各国都意识到职业教育与国家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各国政府更积极担任了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2008年至2012年,德国联邦政府推出了一项名为职业资格未来的计划,该计划共投入3500万欧元,重点通过职业培训,使社会青年获得就业机会并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在过去的5年里,党中央、国务院空前地重视职业教育,

 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投入100亿用于基础水平项目建设,投入180亿建立起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据统计,截止2008年,我国共有职业学校14693所,比07年增加227所,年招生已经达到了1100万。在校生的人数,中职是2000多万,高职是861万,总人数已接近3000万。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已经占到了我们国家高中阶段教育总体规模的一半。

 四、数字教育世界化发展

 1. 信息技术教育普遍适用。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各国都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课程,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让学生具备相对应的信息素养水平。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拨款26亿港币额为每一间中小学装备计算机教室。加拿大在96年就在全国推出教育网络化战略,做到每两位学生一台微机,每位教师一台笔记本电脑。

 2. 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引入注目。随着农村远程教育设备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将会依托网络和远程设备,实现了远距离教育,促使农村和城镇学生享

 受教育公平。如在美国已有超过大半的高校提供网上课程,2004年美国高等学府提供网上学习课程的达到87%。

 3.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三个一”,即教师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而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活泼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美国德克萨斯州的2500所小学均采用了科学窗口光盘,小学的全部自然、科学学科教程全部编制在11张交互式激光录像盘上

 五、教师专业化得到发展

 “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更大水准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关途径对教师的成长采取措施,英国政府也正式提出了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的设想,并已在实践中付诸实施;美国于1976年在全国设置教师中心,教师中心遍布大学和地区,为教师学习新教材,改进教育教学,培训新的教学手段提供条件。在政府的参与下,教师专业化得到长足发展:

 一是教师角色发生转变。在新课改中,教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协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动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二是教师素质的 提升 。随着新课程中倡导开放性课堂,教师必须掌握和精

 通所授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其学科最新的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探索学科发展的前沿。所以,国家、社会、学校包括教师本身都会依托不同的平台提升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水平。校本培训、科学评价等不同形式也促动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发展。我县在2008年就提出了“1121”工程,即培养造就10名在全国有影响的教师、10名市内有影响的校长、200名在市内有影响的教师、1000名县级骨干教师。

 六、学生发展注重素质培养

 学生是教育的未来,当前教育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一是注重基础学力的 提升。

 。为适合学习化社会的需要,提升儿童的基础学历仍然各国课程改革首要的注重点。读、写、算水平和信息素养等是未来公民所不可或缺的,基础学历是儿童适合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展开终身学习、促动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基础。如日本提出了“生存水平”的概念,把培养“生存水平”作为今后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二是注重学生创新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世界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创新和开放性思维,需要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实行交流。所以,各国课程改革都强调创新思维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例如美国新泽西州就要求所有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我县明确提出幼儿教育反对“超前化”、“小学化”,突出生活习

 惯养成教育。小学教育突出学习习惯培养,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初中教育突出学习方法培养,引领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教育突出学习水平培养,尊重学生选择性,主导学生个性发展。并在全县推动“2+x”实验项目的展开,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七、世界教育发展新趋势

 1. 教育终身化。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终身教育思想被广泛接受和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反应,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世界各国正纷纷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来构建本国的教育体系,如日本已逐步建立“终身学习社会”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法国的职工继续教育法案明确地以终身教育为指导目标。

 2. 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公民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追求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为民主化教育的主题。在中等教育阶段,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相继把普及教育的年限延长到11年或12年,高等教育逐步迈进了大众化。

 3. 教育个性化。强调个性发展是当今教育的共同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水平;促动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宗旨。

 4. 教育信息化。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乃至生活方式。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教学内容集约化、综合化、模块化,进一步增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使之适合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5. 教育国际化。因为经济和科技的国际化,推动了各领域的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势头也越来越猛,成为了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人员交流、财力支援、信息交换和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跨国的教育活动和研究活动等,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正在成为各国教育的重要目标。如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报告中所表明的三大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国际事务中能干的日本人。

推荐访问:国际国内教育形势分析 国际国内 形势分析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