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针对新阶段普遍问题出台新的政策支持4篇

富丰文库网 发表于2023-04-29 10:55:06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针对新阶段普遍问题出台新的政策支持

  

  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以下简称“人口计生”)工作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群众的婚育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甚至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口计生工作难度应该越来越少,基层人口计生工作者的压力也应该越来越小。但是,广大基层人口计生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却刚好相反,甚至感到很困惑,觉得新形势下的人口计生工作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无从下手,无所适从,一片茫然.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历了从控制人口增长、到稳定低生育水平、再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三个历史性阶段的变迁。为此,我局通过开展科学发展大调研活动,现以“实践”的角度对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以“发展”的高度粗浅提出解决办法,供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一、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纵观多年人口计生政策和环境,剖析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归纳起来,突出表现为“八大矛盾”:

  矛盾一:考核目标过高与实际工作低水平的矛盾。一是考核指标定得高。计划生育率(符合政策生育率)是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考核中的一个核心指标,直接反映一个地方的人口计生工

  作实际水平。而这个指标在我省、我市多年来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在2005年前一直都以92%以上的指标对各区(县)和各乡(镇)进行考核,与各地的实际工作水平有较大差距,不符合农村农民和基层的实际。尽管近两年我省、我市人口计生委求真务实,对符合政策生育率这一考核指标在原来基础上主动下调了3—4个百分点,但仍然与各地的实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党和国家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执政理念的深入落实,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我县、我市乃至我省、我国的相当一部分农村,可以说是“自觉主动只想生育一孩的少了,想方设法还想生育二孩的多了,多孩生育的现象又开始有些抬头了”。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体考核指标的不科学,因此,各地的人口计生工作在“一票否决"的压力下,只能前行,不能后退,上报数据一年比一年高,与实际工作水平差距渐行渐远。二是考核要求太严。人口计生考核总体分为“定量”、“定性”两大块。现在我省、我市在推进人口计生改革中,推行“三线"考核,即党政领导线、人口计生业务工作线和部门综合治理线。考核内容大大小小涉及近百项,且每一项内容都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尤其在“定性”资料方面原则很多,如X年,X县在接受省定性资料年终考核时,在县委中心学习组学习人口计生相关政策的记录里只有几个领导的发言纪录,就被省考核组扣了分,事实上,这个县的县委中心学习组切切实实地组织学习了人口计生相关政策,也进行了讨论,只不过是大部分领导的讨论意见基本一致,没有异议,就没有讲了。难道这也要

  扣分,这个县的领导有口难言.目标过高,标准太严,不符合农村农民和基层实际,虽然付出了较大代价,但目标仍然不能实现,于是,在考核指标的强大压力之下,基层干部为了完成工作任务,难免不出现重政策、轻法律,重目的、轻手段,重实体、轻程序,重权利、轻义务,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的甚至采取简单粗暴,以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手段去换取完成工作任务.因为,人口计生“一票否决”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完不成目标任务,就要受处分,甚至丢官免职。在这样一个政治压力下,部分或者说很大一部分基层干部不得不在指标数据上铤而走险,弄虚作假,蒙混过关.我可以直言不讳地讲,当前人口计生弄虚作假的问题在我国、我省、我市、我县不是某个地方的个别现象,而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重灾区,长此下去,于党于国于民都将产生极大的危害。

  矛盾二:依法行政与群众落后的思想素质的矛盾.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是一个地方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具体要求.人口计生工作方法由过去的暴风骤雨、到和风细雨、再到现在的春风化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逐步在人口计生工作者的头脑中扎根。国家、省人口计生委也出台了一些以人为本的措施,如人口计生“七不准"、“十禁止”等,使人口计生行政执法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殊不知,在农村,部分群众认为过去不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干部可以拆屋、押物……等等,确实怕,不敢超生;现在计划生育有“七不准”、“十禁止”这

  些所谓的“尚方宝剑"护着,我们不去参加妇检、不落实节育措施,甚至违法生育,干部不能把我们不怎么样?也不敢把我们怎么样?这确实在基层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如X县X乡X村一个违法怀孕对象躲在家里,看见乡村干部上门来了,立即把门锁上,乡村干部只好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她把门打开,到乡里去落实补救措施,可她就是不开门,乡村干部也没有办法,忍饥挨饿、苦口婆心地与之磨了两个昼夜,硬是等到她把门打开,首先还是做思想工作,动员她去落实补救措施,可她还是思想顽固,乡干部见她不去,就准备强行拉她走,她于是就有意倒在地上,手指上出了一点血,组里群众迅速赶过来,对乡干部进行围攻,进而发生人口计生群体事件,结果这2名乡干部因作风粗暴而受到了处分。还如,X县X乡X村有一对夫妇违法生育,家里经济条件在当地算是一个小富翁,身家上百万,违法生育后长期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人口计生部门上门去要求该夫妇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时,该夫妇居然从衣兜里摸出一大把一大把的钱在工作人员眼前晃来晃去,并挑衅地说:“老子有的是钱,但我不交,你们有本事把我抓了嘛?”说完,还把家里的门全部打开,又挑衅地说:“我家里的东西多得很,抽屉里还有很多钱,你们进去拿就是了”,说完便大摇大摆地走了……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无可否认,现在农村群众的民主和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他们过分强调权利,而对应履行的义务普遍淡化,特别是履行人口计生义务意识十分淡薄。因此,在工作中极不配合、不支持,使基层人口计生

  工作者苦不堪言,有时象“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针对社会抚养费普遍征收难的问题,国家也出台了可以通过采取法院强制执行的措施.但在实际征收社会抚养费中,并不是法院也可以完全征收到位的,何况,法不治众,并不是每个违法生育对象都可以交给法院去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加之,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少数地方信访机制不健全,对群众来信来访处理程序不规范,查处不到位,个别地方群众诉求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对违法生育案件,强制执行难度大,非诉讼案件执行成本高,影响了案件执行到位率,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从而造成有钱的“能生”、无钱的“赖生”、落后的“想生”、外出的“躲生”等现象十分突出,后果是“有钱的不怕罚,没钱的罚不怕”.

  矛盾三:改革措施与人口计生政策不兼容的矛盾.随着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化,为适应新形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但是,大多数的改革措施没有把人口计生政策统筹考虑进去,使人口计生工作成了一个“孤岛”,甚至起到反导向作用,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巨大冲激。最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婚姻登记管理改革。现在的婚姻登记归口集中到民政部门办理,不再需要村(社区)或乡(镇)有关部门出具任何证明,男女双方只要持有效身份证及户口簿就可以办理结婚证书。由于没有经村(社区)、乡(镇)两级把关和监管,以致对新婚夫妇管理难以到位,直接产生四种后果:1、不能及时掌握初婚情况;2、不能及时掌握一孩怀孕和生育情况;3、不利于人口计划的安排和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4、重婚现象也由此屡见不鲜。二是户籍管理改革.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乡二元化的格局已逐步打破,一方面是公安部门上户口不再需要人口计生部门出具的任何手续,换句话说,不管是不是超生的、也不管缴没缴纳社会抚养费、落没落实人口计生避孕节育手术,在公安部门都可以无条件入户;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农民通过购买城镇户口或通过政策自动农转非方式,已成为城市人,但人户两分离,甚至有的还是口袋户,这给人口计生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三是惠农政策.按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近年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农村粮食直补、农村合作医疗、移民后扶、公共建设征地补偿、退耕还林(草、桑)补偿等一系列惠农利民政策,但这些惠民政策的补偿,都是以农村人口为基数来计算补偿金额,也就是说,人口多,补偿金额多,讲得更具体一点,也就是即便是超生的人口,也能按人头享受到各种惠农政策,给人口计生政策背道而驰,起到反导向作用。比如,笔者最近在报上看到,X县X镇一个因修高速公路而补拆迁房屋的独生子女户农民,他说,按照国家人口计生政策规定:独生子女在享受集体土地分红时可以增加一人份额;就此事,他也向村、镇和县级相关部门反映过,村、镇和县级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分别派人到组里开会调解,可组内的几个横蛮汉就是不同意,一直到现在组内土地分红还没有分下去,而超生人口却可以“名正言顺”地拿到人平000多元的土地分红款,这件事让这位独生子女家长非常寒心.还有,现在由于中央的惠农政策很多,当然这是中央的英明决策,本是好事,但关键的是那些因不自觉遵守计划生育的对象户,特别是那些因不自觉遵守计划生育而造成贫困、贫穷的对象户,他们不但不自觉履行相关义务或没有办法履行相关义务(主动缴纳应缴纳社会抚养费或没有钱缴纳社会抚养费),相反,国家和各级各部门每年还要通过“政策性"和各种“送温暖性"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支持及扶助。再者,像“两免一补”这样的惠农政策,计划生育超生家庭的子女也可以享受吗?这恐怕值得探究。四是改革开放,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从90年代起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在这些外出务工的人群中有80%为育龄群众,由于流动人口就业的随意性,流动的频繁性,居住的不稳定性,给人口计生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部分育龄群众趁此机会,在流动中违法生育,违法生育后流动,逃避计划生育的处罚。无论是村(社区)、乡(镇)还是人口计生主管部门,既没有财力,也没有精力,对他们实行跟踪管理到位。有时,即便是知道有些夫妇在外已违法生育,但也是鞭长莫及,无可奈何。就拿我县来说,据初步统计,我县每年外出务工已达近10万人,全县每年违法生育对象属流动人口的占80%左右。随着人口大量流动、城乡结合部农转非人员增加、再婚生育、非婚生育、特别是长期人户分离现象,增加了人口计生工作依法行政的管理难度,出现了漏管、难管和管不到位的问题,给流动人口在

  流动中超生、躲生留下了很大空间,人口隐形增长难以遏制。同时,由于目前人口计生没有“钢性”的硬措施对超生对象实施处罚,近几年来,部分城区居民和少数国家公职人员对生育二孩由跃跃欲试的想法开始付诸于实际行动:有通过各种弄虚作假手段在上一级相关部门取得病残儿童鉴定证明进行所谓的“合法超生"的、有通过户口搞假双胞胎的、有通过民政搞假收养的、有名人和富人明目张胆超生的……综合治理的措施难以到位,奖惩机制不健全,责任追究制度难落实,处罚力度不到位等造成违法生育者逍遥法外。

  矛盾四:队伍建设与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的矛盾。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维权意识和社会需求呈现多样化。农村育龄群众的服务需求不仅局限单一的孕情监测服务,而是向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优生优生、生殖保健、政策咨询等多样化发展.这对基层人口计生工作队伍(含区县人口计生局机关队伍、乡镇计生办队伍、县和乡镇计生技术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提出严峻挑战.就以我县为例:一是县人口计生局机关队伍。目前在我县人口计生局现有职工19名(含2名司机,1名离岗待退人员)在职在编人员中,50岁以上9人,占现有在职在编人员的48%;40-49岁9人,占现有在职在编人员的48%;40岁以下仅有1人,局机关人员年龄结构已严重老化,许多老同志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要求,这一情况已经引起了省、市人口计生委领导的关注和担心。二是乡镇计生

  办队伍。一方面是乡(镇)计生办主任和负责统计、微机的业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有的乡(镇)基本上是一年一变,甚至有的乡(镇)是一年几变;另一方面是由于乡(镇)机构的撤并,大部分乡(镇)原来从事人口计生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多年在乡(镇)担任计生办主任和负责统计、微机的业务人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两三年来,全县还有14名的计生办主任已经离开人口计生系统.三是计生技术服务队伍,我县目前县计生服务站和乡(镇)计生服务站共有技术人员共有76人,其中有职业医师资格的仅有18人,占全县技术服务人员的24%,有助理职业医师资格的33人,占全县技术服务人员的43%;近两三年新招进的23人,占全县技术服务人员的30%,这些新招聘人员需要经过至少一年以上的专业培训和一年以上的实践锻炼才能开展男扎、女扎、人流、引产等计划生育手术;同时,由于多种原因,近几年来也有多名计生技术服务人员也相继离开了人口计生系统.如何加强人口计生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当前摆在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矛盾五:实际财政投入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矛盾。人口计生工作进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以后,要实践以人为本和落实利益导向,都迫切需要各级不断加大计生投入。如奖励扶助、优质服务、人口计生公益金等,尤其是流动人口管理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保证.党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12月在《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

  “到2010年全国人均人口计生事业经费在‘十五’期末人均1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22元,届时,各级人口计生事业费达到人均30元,其中乡(镇)统筹费纳入财政预算的人口计生事业经费要求达到人均8元”。这个数字对于我们这些偏远贫困山区、经济不发达的县和乡(镇)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很难以达到。从乡(镇)现阶段来看,由于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几乎没有财政收入,日常运转全靠上级下拨的转移支付来维持,更谈不上人口计生事业经费的投入了。相反,目前许多乡(镇)不是加大财政投入,反而挤占、挪用社会抚养费,靠征收社会抚养费来弥补乡(镇)财政不足,这种运作方式,其结果是直接导致人口计生的“放水养鱼”,成为制约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矛盾六:基层基础差与上级要求高之间的矛盾。人口计生工作最终的落脚点在基层(乡镇和村),宣传教育、药具发放与管理、手术落实、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群众工作等等,构成了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主要业务的基本框架,而这个基本框架的所有部位都涉及人口计生工作的诸多方面,犹如一盘机器上的链条,哪里出现毛病,哪里就是薄弱环节,发展下去势必会造成滑坡的结果。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当前人口形势和人口计生工作认识不足,对上级关于人口计生工作的部署、要求理解得肤浅,甚至失偏,生搬硬套贯彻的多,联系实际落实的少,工作一般化,没有形成自己的亮点和特色,其工作业绩平平。

  二是部分乡(镇)计生办日常工作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主动性和扎实性,思路不清,头绪不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顾此失彼,整体性差,忙东忘西,工作重点、难点不明确,手脚忙乱的现象比较严重,常常是只顾埋头苦干,不顾效率怎样,特别是缺乏学习思考、分析和总结的精神与作风,使得许多好的工作创新、成果、经验没有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张扬,工作发展力形成得缓慢。这是导致乡(镇)工作被动的主要因素。

  三是绝大多数的村、支两委对人口计生工作认识肤浅,对人口计生工作基本上是乡(镇)安排一下就动一下,有的是乡(镇)安排几下也不动一下;很多村计生专干对自身业务工作也很不认真负责,对出生人口、手术落实等情况本应该是可以掌握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一但问起具体情况来,常常是说不清、道不明,心里无数,越接触实际越含混不清,应该一口清、一口咬死的数据和情况却越弄越糊涂,甚至出现逻辑错误,不能自圆其说,漏洞百出,令人尴尬难受.由于基层基础较差,因此,在很多工作的落实上,常常是上级要求越高、期望值越高,往往是到了基层落实的效果却越差、失望值却越大。而这些问题,单靠县级人口计生主管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督促是不能得到很好转变和彻底解决的。

  矛盾七:基层头绪多任务重的工作与接受频繁检查之间的矛盾。人口计生工作无论怎样要求,都离不开“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总体战略要求,作为人口计生职能部门,应该紧紧围绕这个总体战略要求,始终扭住“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核心“指挥棒”不放松。但目前,一方面是我们人口计生上级主管部门(国家、省、市人口计生委)自身制定的许多东西,不符合或者说至少不太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最基层工作的实际,基本上是处于“自己配药自己吃”、“自己想招自己用”、“自己做事自己兜"、“自己检查自己受"、“自己有苦自己吞”、“自己制绳自己捆”的境地;另一方面是省、市人口计生委对基层的检查过于频繁,常常是两月一大查,一月一小查,甚至有时候是一月几次查,今天查“三结合”、明天查村(居)民自治、后天查流动人口、再后天查出生人口、再再后天查综合改革、接下来还要查信访、药具管理、统计监测点、优质服务等等等等。基层一年到头除了迎接上级检查,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深入村(社区)、组和农户,对婚育情况进行了解、对出生人口进行清理、对育龄群众开展各种随访、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对违法生育对象进行调查处理、对整个人口计生工作进行调研等等.从上面两层意思讲,笔者认为人口计生上级主管部门缺乏对基层人口计生工作和工作者的了解和理解,使许多基层人口计生工作者在“一票否决”的前提之下感觉到迎检压力特别大,更何况基层处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眼"的位置,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加之,基层人口

  计生工作者许多切身利益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解决,工作又苦又累又难,长此下去很多基层人口计生工作者不会再有积极性、创造性,想跳出人口计生系统岗位的人大有人在,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上质量、上水平面临着闹“人荒”和后继乏人的挑战.这是一个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二、对策探讨

  针对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上述谈到的这些,只是从几个侧面揭示的,实际上所存在的问题远不只这些。针对问题的存在,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审视和对待人口计生工作,采取一些积极的、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以解决,切不可等闲视之.使这“天下第一难事"变成“天下第一易事、好事”,这是我们人口计生工作者的立足点和方法论.

  对策一: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案。考核指标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指挥棒,棒之所指,力之所向.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作风导向问题。要用“跳着摘苹果"的方法来引导基层,用力跳起来能够摘到苹果,这就是成功之举,坚决克服“跳起来摘不到苹果"的不良倾向,从源头杜绝“弄虚作假”。一是要实事求是设定考核指标。据笔者了解,甘肃、河南、广西等省的符合政策生育率考核指标都在70-80%左右,我认为这个指标比较切合当前农村人口计生的实际。我省、我市、我县的人口计生工作虽然走在全国、全省、全

  市前列,但是不是可以再大胆一点,在近两年这个考核指标有所下调的基础上,把符合政策生育率这个考核指标降到80%左右.二是要改进考核方案。近几年,我省、我市对人口计生的考核办法涉及内容太多,有的还相互重叠,如果累计下来,每年各项人口计生考核指标达100项之多,哪一项都非常重要,都不能丢分,也丢不起分,因为在全市、全省评估排名中,差0。1分可能掉几位乃至十几位。因此,为了便于基层操作,把基层的主要精力放到抓人口计生主体指标上来,必须要精简考核内容,突出考核重点,只设置符合政策生育率、性别比等事关稳定低生育水平主要指标,因为这两个指标完成了,人口增长也就控制了,人口结构也就改善了,其它派生指标,如初婚率、一孩率、统计误差率、综合节育措施落实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到位率等均会自然完成;另外,村(居)民自治、“三结合”、计生协会等派生指标不再列入“一票否决”的考核范围。三是要减少检查、评估,为基层松绑。省、市人口计生主管部门,要尽量杜绝并没有实际意义的检查、评估,让区(县)、乡(镇)人口计生工作人员能从连篇累牍的“纸堆”里面,从不切合实际没有操作性达标的“指标”里面解脱出来,用更加充沛的精力和充足的时间深入村(社区)、组和农户搞指导和服务,使基层基础更牢固。变排序压力大的考核结果为指导、帮助、促进基层发展、而且能够密切业务联系的调研.时代发展到今天,任何一项检查、考核活动的开展,都应该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够促进人的发展和事业的发展

  为原则,而不是引发和变相引发抵触情绪的产生。因此,改革人口计生检查、考核工作势在必行。

  对策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法制观念.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党的一大法宝。要加大人口计生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知晓自己对人口计生的责(任)、权(利)、义(务)、利(益),从而增强群众实行人口计生的自觉性。同时,要加大反面典型的宣传和爆光,使不自觉遵守人口计生相关法律法规或履行人口计生义务的群众成为众矢之“敌",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要形成强大的宣传舆论态势和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让那些不自觉遵守人口计生相关法律法规或不履行人口计生义务的人无“容身之地”。

  对策三:统筹社会综合改革,做到政策兼容。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家各部(委、局)在制定和出台相关法规性文件、规章等时,应广泛征求人口计生部门的意见,把人口计生政策统筹考虑进去,特别是应将实行人口计生作为享受各项惠农政策的前置性规定,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舆论导向,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力度,形成全国流动人口管理“一盘棋”格局,否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根本到不了位的。

  对策四:强化队伍职业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要加强人口计生行政执法队伍、技术服务服务、基层工作队伍这三支队伍的建设.在行政执法队伍上。目前卫生、国土、工商、城管、农业

  等这些部门均成立了专门的执法队伍,笔者认为,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国策性”的工作,尤其是在当前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面临“执法难”与“执行难”的情况下,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应成立专门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机构,以进一步提高违法生育案件的结案率。在技术服务队伍上.要进一步采取强化培训和进修、函授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并进一步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形式,招聘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技术人员充实乡(镇)计生服务站。同时,要整合卫生、计生技术资源,对缺乏技术和设施的乡(镇)计生服务站,可以考虑与乡(镇)卫生院合并,从而解决群众服务难的问题.在基层工作队伍上。一方面要按照《决定》精神,把乡(镇)计生办从目前的“人口和社会事务办”中独立出来,成立单独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并将乡(镇)计生服务站实行县人口计生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基层人口计生工作者的待遇,将村计生专干误工补助提高到150/月/人以上,并将村计生专干误工补助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以确保基层人口计生队伍的稳定。

  对策五:保障财政投入,增强工作后劲。取消农业税后,以农业为主的县、乡财政收入大大减少,财政支出捉襟见肘,在正常运转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要加大对人口计生事业的投入显然是不现实的。建议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对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加大人口计生事业经费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县、乡有足够的财力,保障人口计生工作正常需要,促进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同时,要改革社会抚养费管理,乡(镇)征收的社会抚养费要及时上解县财政,县财政根据实际统一调剂下拨乡(镇),并加大社会抚养费专款的监管力度,确保社会抚养费全额用于人口计生事业。

  对策六:解决发展“瓶颈”,促进和谐协调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人口计生工作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既要用其解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问题,确保其人员、任务、指标、措施、经费的落实,又要用其衡量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是否彼此协调、和谐,看看还有什么障碍需要排除。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应该牢牢握住“瓶颈”,想方设法使用好“瓶颈”,让“瓶颈”为决策服务,为发展出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

  对策七:夯实基层基础,解决“五难”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口计生部门要本着立足现实、放眼长远的态度,要切实通过工作重心的下移,进一步解决好基层底数难清楚、信息难掌握、措施难落实、服务难到位、群众需求难满足的“五难”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基层业务素质、服务阵地、工作经费、机制建设等方面去狠抓基层基础工作的落实。在业务素质上,可以说当前乡(镇)人口计生工作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较差,是人口计生许多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整个人口计生工作

  与时俱进的主要障碍,因此,可采取强化力量、加强培训、岗位练兵、表彰鼓励等办法,让人口计生系统工作人员都能成为理论深、政策明、情况清、业务精、业绩实、作风正的行家里手;在服务阵地上,要按国家和省人口计生委对计生服务站建设的总体要求,从标牌、标室、服装、科室设置、病历文书、器械设备等方面统一加强规范化建设,建好育龄群众之家,树立人口计生服务品牌和窗口形象;在工作经费上,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对基层人口计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在机制建设上,笔者认为,必须抓好两点:一是责任逗硬问题,二是激励机制问题.对策八:出台具体措施,依法落实综合施治.人口计生工作既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那么,如何让人口计生部门从唱“独角戏"里面解放出来,真正让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不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形式上,各级党委、政府就必须出台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具体措施,依法依规明确各级各相关部门对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职责,将当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的种种压力,通过以具体的、钢性的、可操作的措施转化成全社会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切实改变当前人口计生部门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局面。比如:公安部门必须把好户口凭人口计生和卫生部门出具的相关手续再进行登记及流动人口清理查验关;卫生部门必须把好打击“两非”和新生婴儿关、工商部门必须把好外来人员经商办审证件关、民政部门必须把好初婚关、财政部门必须把好人口计生事业经费预算和

  监督关等等,只有切实做到每一个部门主要抓好1-2个或2-3个关键环节,并将这些环节的工作纳入其重点考核、重点督查的内容,也同样实行“一票否决”,只有这样,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流动人口人口计生管理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只有全社会各级各部门行动起来,各级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工作上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做到互通相信、资源共享、相互协作,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真抓实管、统筹解决的局面,才能有效地解决好综合施治的问题。否则,都是口号、空话、白话、套话,没有现实意义.对策九:认真落实《决定》精神,寻求工作突破。《决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就全面加强人口计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指导新时期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决定》中,对如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及机制、队伍、经费、思路、方法等问题都提出了许多战略性、指导性、前瞻性的措施、方法和意见.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以《决定》为纲领,切实从各个方面寻找人口计生工作的突破口,寻求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先机.总的说来,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基础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抓好人口计生工作是形势所迫、现实所需、发展所求.人口计生工作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抓绝对要倒退,抓不好、抓不实也绝对要倒退.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及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将《决定》精神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低生育水平才能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才能实现,人口计生事业才能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篇二:针对新阶段普遍问题出台新的政策支持

  

  “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支持

  摘

  要

  “互?网+”时代要求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掌握相应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新生代农民将是这一时代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但是,要在农业领域实现“互联网+教育培训”的美好愿景还面临着农村网络技术人才匮乏、基础设施建设欠缺、信息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滞后、网络信息平台不健全等挑战,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强化自身职能,根据网络教育培训的特征、我国农村发展实际、新生代农民的特点以及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网络教育培训政策、加强网络教育培训监管,建立多元网络教育培训投入机制,为实现新生代农民“互联网+教育培训”构筑新优势和新动能。

  关键词

  互联网+;新生代农民;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政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04-0063-05“互联网+”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互联网+”给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其正重塑着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

  有互联网思维与掌握相应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互联网+”也对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产生了革命性影响,这对具有较高教育基础的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而言无疑是重要利好。但要真正实现“互联网+教育培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颇为重要的是,基于“互联网+”开展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需要得到政策层面的全力支持,因此,各级政府如何强化自身职能,加强顶层设计,为新生代农民建立互联网教育培训的坚实基础和长效机制,构筑新生代农民“互联网+教育培训”的新动能是亟待探讨的课题。本文主要就“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缺失与创新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与新生代农民

  (一)“互联网+”要求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职业农民

  “互联网+”通过便利的、实时的、智能的手段,不仅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新的变革,而且显著提高了农业农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效促进了农业向绿色、有机、生态和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随着“互联网+”在“三农”领域的广泛应用,农村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农业”将成为改革风口下最具潜力的蓝海,这就需要大量具有互联网思维、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互联网+”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它正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智能化的方式改变着农业农村的发展。在互联网经济的深刻影响下,网络将在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和服务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四项特征。首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互联网+”通过各个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或者催生新兴产业。这就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的新技术。其次,应该拥有互联网意识。“互联网+”打破原来的结构,重新定义或者组建新的结构,以创新的变革突破原有的增长瓶颈,实现蚕蛹化蝶,涅磐重生。正是由于互联网的赋能,“互联网+”时代需要具有互联网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直接对接市场,从产业链的末端走向前台。第三,应该具有抱团分享意识。“互联网+”时代需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抱团、分享等自组织方式搭建起交流互助、资源对接平台,以促进他们的互惠合作、共同成长。第四,应该具有创新精神。“互联网+”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最佳沃土,他们拥抱互联网,崇尚市场经济,能够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开创农村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二)新生代农民将成为“互联网+”时代新型职业农

  民的主体

  新生代农民伴随着“农民荒”“新型职业农民”“留守农民”等而逐渐进入人们研究的视野,目前,关于什么是新生代农民,学界正在积极探讨,但并没有权威定义。笔者认为,首先,新生代农民必须要愿意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经营、服务等劳动,即从事农业一、二、三产劳动。其次,考虑到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的趋势,在未来,新生代职业农民可以是农村户籍青年,也可以是立志做现代农民的城镇新生代劳动力。第三,新生代农民从年龄上来说应该是青年农民。据此,可以将新生代农民界定为16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正在务农或者立志务农的农村和城镇劳动人口,包括职业农民、兼业农民以及有意向务农的大学生群体和返乡农民工[1]。

  与老一代农民相比,新生代农民生长在网络时代,据统计,目前被称为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数量约为1.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7%[2]。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他们的价值观、理念、行为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他们崇尚个性,思维不受束缚、充满创意和灵感。随着互联网在新生代群体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微博、微信覆盖到生活工作各个方面,在海量、快速、开放、交互的信息传播中,处于对新生事物高度敏感阶段的新生代农民愿意接受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体验网络学习便捷性的同时改变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他们开始愿意在农村广阔天地中一展身手。他们基本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思想比较开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学习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具优势。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拉近了农业生产与销售的距离,缺乏网络意识的老一代农民将越来越不适应“互联网+农业”的生产和营销模式,只有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新生代农民才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才能紧密结合农产品的产、供和销,因此,他们将成为“互联网+”时代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来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面临的挑战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受到各级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我国农业发展还处于一个不发达和不均衡的阶段,在农业领域实现“互联网+教育培训”还面临诸多的挑战。

  (一)农村网络技术人才匮乏,急需政策保障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且流失的这部分多为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思维较为活跃的农村先进群体,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同时质量也不断降低,这给农村、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双重打击。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不断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及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电

  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依靠大量高素质懂技术的实用型人才。农业部要求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要达到1800万人,其中,各类技术服务型人才达到150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网络技术人才匮乏,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仅为1.6%,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农民培训项目的覆盖面还不到5%,这距满足1800万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3]。课题组在常州地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在农村的新生代农民数量较少,仅占26.7%,虽然较老一代农民的文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互联网意识还很欠缺,仅有3.8%的新生代留守农民知道主动利用互联网查询相关培训信息,而且大部分留守新生代农民仍是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因此,如何吸引或保留农业优质人才,将成为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欠缺,培训规模难以扩大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农业和农民中的不断普及,利用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将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互联网普及率偏低,全国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不足3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只有27.5%[4],尽管有的行政村通了宽带,但宽带速率低,无法满足“互联网+”在三农领域的发展需求。另据中国互联网

  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比城镇地区低34.1个百分点,在10~40岁人群中,农村地区比城镇地区低15~27个百分点[5]。另外,农业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数据分割严重,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多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异常艰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成为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障碍。正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欠缺,对新生代农民实施“互联网+教育培训”形成了巨大挑战。各农民培训实施主体主要是沿用传统的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专家讲座为主的农民培训模式,导致培训规模难以扩大,农民受训面偏小。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能接受系统培训的农业劳动力占比不到5%[6],1年之内接受过3次以上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3%[7]。笔者对江苏常州的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45.9%的新生代农民未参加过任何职业教育培训。

  (三)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滞后,培训困难重重

  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商业信息化项目中的作用不断展现,比如,农村金融、农村OTO、农村物流等的触角都已深入到农村地区,但并未建立起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缺乏针对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这类以公益服务为主的项目。因此,目前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还是以传统的培训模式为主,培训质量不高。在走访中发现,在很多农村已通

  网络,但相关培训仍沿用传统培训模式。当问及为何不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弥补传统培训模式的培训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培训师资数量不足、工学矛盾突出等不足时,他们纷纷表示现在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滞后,很多农村地区只通电信宽带,收费较高,缺乏一些针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服务项目。

  (四)农村网络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网络信息平台不健全

  虽然新生代农民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逐步加深,他们普遍有着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愿望,表现出强烈的参与各种职业教育培训的意愿。调查显示,91.21%的农民表示愿意参加相关职业教育培训。但是,传统的培训无法满足新生代农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目前虽然我国农业部已提出建立智慧农民云平台的设想,但事实上面向“三农”的信息网站、数据平台和应用APP都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专项经费。课题组在走访中发现,有些地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短缺,甚至连基本的教室都难以保障,更难保障有经费用于计算机、多媒体、实训器材设备等信息化设备的建设。“互联网+”时代,农民培训不仅需要投入劳动,还要注入资本与技术。随着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业生产规模化,农业经济的资金缺口将非常大。当然,当有资本注入时,如何引导和监管,让资本造福于农民,促进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又

  是各级政府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三、“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创新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认为,经济活力包括革新的动力(机遇与挑战并存)、必要的能力(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对新事物的容忍度(宽松的政策环境)、有关的支持制度(战略导向)四个方面。因此,在推动与实现新生代农民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各级政府必须基于“互联网+”和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要,积极进行顶层设计、进行积极的制度配置与政策创新,为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开展奠定制度基础和政策保障。

  (一)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创设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实施“互联网+教育培训”的基本保障条件

  互联网是开展新生代农民教育培训的有效路径,但是,目前我国互联网教育培?的发展还远远满足不了新生代农民日益增长的素质提升需求。这与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关,因为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互联网普及率偏低。为此,各级政府应统筹规划,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强化农村网络光纤通信基站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构建以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和法规及标准为六要素的国家信息化体系结构,建立市、县、镇、村逐级配

  套延伸网络,扩大农村网络覆盖范围,打通教育培训信息进入农村的“最后一公里”,畅通农村通信网络,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提高农村的信息化程度。其次,尽快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进程,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完善农村网络消费服务体系,鼓励更多的新生代农民通过互联网进行教育培训、就业创业。第三,针对手机消费门槛低、技术成熟度高、在新生代农民群体中使用较为普及等特点,尽快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帮助新生代农民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培训,提升自身素质。

  (二)创新网络教育培训政策,营造有利于开展新生代农民“互联网+教育培训”的新环境

  “互联网+”作为新型信息能源,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其发展与落实更多地依赖政府的推动,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文件和政策,如《“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为加强农村互联网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文件中大都不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缺乏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文件和政策,政策的缺位造成了各地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开展网络教育培训重视程度及培训效果的差异。为

  此,首先,要制定推动新生代农民积极利用网络教育培训资源的实施细则。要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新生代农民基于网络途径进行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习。比如规定新生代农民每年必须通过网络学完若干门课程、取得规定学分才有资格申请新型职业农民考试,或规定哪些类型课程的学习必须经由网络来完成取得学分等。其次,要坚持政策的延续性和?定性。近几年,国家在网络教育领域出台的相关政策,不仅较好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扶持了网络教育的发展,而且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投资者进入“互联网+教育培训”市场的热情。毋庸置疑,企业、各类职业学校以及培训机构等网络教育实施主体投资网络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获得回报,他们最为担心的问题就是国家政策法规的频繁调整等短期行为给他们带来难以应付和承受的风险,不利于他们做出长期规划[8]。第三,政府应积极推行相关政策法规,树立行业标杆,挖掘有潜力的企业,对接配套资源,在地方积极建立产业园区和企业孵化机制,促进“互联网+”传统企业的转型。第四,各级政府要研究出台吸引“互联网+”领域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完善人才成长机制,依托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农业互联网应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和创新孵化基地,加速农业领域互联网人才的培养。结合农村电商发展实际需要,明确加强融资支持、推进电子商务育才工

  程、支持涉农企业做大做强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三)建立网络教育培训多元投入机制,加快新生代农民“互联网+教育培训”载体的建设

  随着新生代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互联网在农村的不断普及,通过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培训也将越来越受欢迎。然而,网络教育培训是一项高投入、技术资本密集型的教育服务形式。为此,首先,新生代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是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针对“电商国八条”提出的中央财政将拿出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加大农民培训经费的投入。其次,由于新生代农民网络教育培训如果单纯依靠国家和各级地方财政的投入很难满足网络教育培训对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系列鼓励政策,激励农民网络教育实施主体,尤其是农广校、中高等职业学校、社区学校和农业大学建设网络资源,积极开辟满足农民进行网络学习的园地。第三,提供更为宽松的网络教育培训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新生代农民教育培训,引进社会资金与技术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生代农民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从而建立起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投入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

  (四)加强网络教育培训的监管,保障新生代农民“互联网+教育培训”的质量

  随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在教育培训管理中的广泛渗透与普遍应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可以逐步从课堂向网络教学培训转变,新生代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咨询、报名、交费、选课、查询、学籍(历)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建立网络教育培训质量监管、评价体系,从理论、技术、能力等维度,通过多种形式检测、评估教育培训质量。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网络教育培训过程的监管,建立网络评价系统,有助于在各培训主体中形成竞争优势,督促培训主体提高培训质量,从而提升新生代农民教育培训效果,保障新生代农民“互联网+教育培训”质量;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网络教育培训经费使用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保障新生代农民网络教育培训的有序开展,对于促进网络教育培训市场规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吕莉敏.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难题求解――基于江苏的调研[J].职业技术教育,2015(6):49-54.

  [2]新华网.90后:“互联网原住民”的双面性[EB/OL].(2013-07-21)[2016-05-28].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3-07/22/c_125042843.htm.

  [3][4]阿里研究院.互联网+未来空间无限[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15:172.174.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5-07/23/c_1116018119.htm.

  [6]六部门研究将来“谁来种地”问题.培养职业农民

  让农民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N].中国青年报,2012-3-26.

  [7]农业部: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结构性下降[EB/OL].(2008-04-25)[2016-05-28].http://finance.qq.com/a/20080425/002461.htm.

  [8]张树军,侯云丽.中国高校网络教育办学模式的政府监管[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3):76-79.

  PolicySupportfor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ofNewGenerationFarmersinthe“Internet+”

  Era

  LvLimin,MaXinyue

  AbstractAnewtypeofprofessionalfarmerwithInternetthinkingandgrasptheskillsisrequiredinthe“Internet+”

  era,andthenewgenerationfarmerswillbethemainpart.Buttoachievethegoodvision“Internet+training”

  inthefieldofagriculture,wefacethefollowingchallenges:

  lackofruralpracticaltalents,lackof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market-orientedoperationmechanismofinformationservicelagsbehind,networkinformationplatformisnotsound.

  Therefore,governmentsatalllevels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networkeducationandtraining,therealityofChina’sruralareas,thecharacteristicsofthenewgenerationfarmers,andtheneedsof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shouldstrengthentheirfunctionsfirst,strengthenruralnetwork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innovationnetworkeducationandtrainingpolicy,strengthennetworkeducationtrainingsupervision,establishmultiplenetworkeducationandtraininginvestmentmechanism,thenwecanbuildthenewadvantagesandenergyofnewgenerationfarmers“Internet+training”.

  KeywordsInternet+;

  newgenerationfarmers;

  newprofessionalfarmers;

  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

  policyinnovation

  AuthorLvLimin,lecturerofRural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InstituteofEducationSchoolinJiangs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angzhou213001);

  MaXinyue,masterstudentofInstituteofvocationalandadulteducationof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

  作者?介

  吕莉敏(1981-),女,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农村职教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常州,213001);马欣悦(1993-),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基金项目

  2016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模式及政策支持”(16JYD00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农村社区教育功能及发展模式研究”(B-b/2016/03/05);2016年江苏省高校哲社课题“江苏新生代农民教育培训的实证研究”(2016SJB880142),主持人:吕莉敏

篇三:针对新阶段普遍问题出台新的政策支持

  

  2017国家出台惠民政策有哪些

  21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领域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校安工程和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来支持义务教育的发展。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国家出台惠民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017年惠民政策

  一、坚持就业惠民

  以培训促就业,全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不少于2500人;鼓励企业吸纳就业7000人,其中服装产业新增就业3000人、达5000人;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作坊、农家乐,小米级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实现就地就近就业3200人;继续落实劳务经纪人奖励政策,力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人次、创收3.8亿元;专设500万元创业引导基金,激发就业创业活力,争创自治区级创业县。

  二、坚持教育惠民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察布查尔户籍的初高中学生外流数量逐年减少20%,今年高考500分以上学生不少于20人,实现城乡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全覆盖,继续实施15年免费教育。大力推进“模式二”教学,实现双语教育普及率达90%。利用PPP融资模式,投资1.79亿元完成18个塑胶运动场等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学校政治思想教育与书记、校长的考核评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职称评定、绩效奖励挂钩,培养“又红又专”“对党绝对忠诚”的人民教师。加大盐城市、县学校与察布查尔县、乡学校结对交流力度,逐步实现全县教学质量达到伊犁州中上水平。

  三、坚持医疗惠民

  高标准完成14所乡镇卫生院和58所村卫生室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所有村(队)实现“一村一医一护一防疫一保健”,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实现“小病不出乡”。加快总投资2亿元的县人民医院新址建设,同步做好中医院搬迁工作,积极研究发展中医理疗和康养产业。

  通过“组团式”医疗援疆,提升县人民医院医疗和服务水平。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强化优生优育服务,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四、坚持社保惠民

  在继续落实高龄津贴、大病救助等13项惠民政策基础上,逐步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范围,确保城乡低保覆盖面和六大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结合康养小镇建设,稳步推进有意愿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孤儿集中收养,积极发展慈善和残疾人事业,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下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全面启动“两保合一”,让全县各族群众受益。

  五、坚持扶贫惠民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要求,脱贫标准提高到人均纯收入5000元。突出抓好就业、产业两个重点,严格落实就业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低于40%、县内企业新增用工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30%以上两条铁律,保障贫困人口充分就业;继续落实产业发展担保基金,深化“政银企农”四方联动等机制,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800元以上,确保脱贫不反弹、可持续。

  六、坚持安居惠民

  扎实推进4400套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完成1391户棚户区工程改造任务,健全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美化居住环境。投入5亿元,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着力打造一批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七、坚持暖心惠民

  深入实施“九到农家”工程,优先改善29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巩固提升6400户群众安全饮水条件,新建农村公路100公里。全面启动200公里乡村牧道建设,年内完成60%以上。加快天然气入户工程建设,新增天然气入户662户。大力推进城乡集中供暖工程,推广使用气、电清洁能源。

  八、坚持兴边惠民

  按照“一线守边、二线固边、三线服务”总要求,加大兴边富民

  行动项目跑办力度,落实好草原禁牧、草畜平衡、退耕还林等政策,大力扶持6个边境乡镇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发展及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力度,继续落实边民补贴待遇,努力改善边境发展条件,提升边民自我发展能力。

  九、坚持安全惠民

  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完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让各族群众吃的放心、用的安心。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开展危安安全、公共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排查整治,消除安全隐患,严防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发生。

  国家有哪些惠民政策

  国家有哪些惠民政策【1】

  2017年两会报告中的惠民政策:

  1、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

  2、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

  3、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4、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

  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

  5、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地区PM2.5浓度明显下降。

  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

  6、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

  7、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

  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8、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

  9、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

  10、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

  要落实相关资金与措施,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国家有哪些惠民政策【2】

  一、构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扩面工作机制。

  健全部门信息沟通联动共享机制,督促各类用人单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健全参保缴费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早参保、多缴费、长缴费。

  二是推动重点人群参保。

  大力促进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同时积极做好断保人员,尤其是被征地农民断保人员社保关系的转移接续工作;将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范围。

  三是逐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企业职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

  四是改革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制度,根据基金承受能力,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保护参保职工切身权益,实行总额预付的结算方式。

  五是规范生育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适当提高生育保险待遇水平。

  二、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争取用六年时间实现居民收入增长翻倍。

  一是加大就业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进就业惠民和创业富民工作。

  二是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2015年企业养老金水平较上年普遍增加10%;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待遇,其中,市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

  础养老金提高到190元/人月,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提高到330元/人月。

  三是建立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适应的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筹资机制和财政补助增长机制,其中,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标准达到400元。

  四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补偿。

  基本医疗保险实施门诊统筹,进一步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0%以上。

  五是完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逐步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

  六是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孤儿供养、城镇“三无”老人供养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等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困难群众和特殊对象的收入,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物价上涨的影响。

  三、构建基本医药卫生体系

  重点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认真落实市政府颁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的顺利实施;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机构,落实政府对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机构的各项扶持政策。

  二是稳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

  2014年度市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为常住人口的62元/人年,用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考核办法,提高考核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健全重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禽流感、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检测等重大公共卫生的投入。

  四、推进优抚和社会福利建设

  一是稳步提高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

  积极执行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城乡低保人员基本生活水平改善。

  不断提高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当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涨幅达到或超过3%时,向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等低收入群体按规定发放物价补贴;进一步扩大困难群体医疗救助范围,将低保边缘、特困职工、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等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减轻低收入群体医疗负担,并通过基本医疗结算平台,实行实时结算,方便低收入群体看病就医。

  二是健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对以租赁房产新办养老机构的给予每床2500元的一次性改造补贴,对以自建产权用房新办的养老机构根据不同等级分别给予每床5000-6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

  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按照入住老人的数量,每月分别给予自理80元、介助100元、介护120元的日常运行补贴。

  统一公办和其他所有制性质、以护理型床位为主的养老机构补助标准。

  对新建的符合护理型养老机构条件的以自建产权用房举办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不低于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新办的符合护理型养老机构条件的以租赁用房举办且租期5年以上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不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改造补助。

  对已建成并运行正常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服务每户每年给予

  200元运行补贴;对介助、介护低保老年人,当地无子女照顾年满60周岁市以上劳模,年满70周岁归国华侨、孤老、独居及属于介助和介护对象的离休老干部,以及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等困难和特殊老年人均实行援助服务(包括居家养老和入住养老机构),每人每月给予价值200元的援助服务,其中介护对象提高为每人每月300元的援助服务。

  对已建成并运行正常的老年日间服务中心、助餐点等为老服务实体,按规模、功能实行以奖代补。

  三是实行尊老金发放制度,对80周岁及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发放标准为:80-8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尊老金50元;90-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尊老金100元。

  10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尊老金300元。

  国家有哪些惠民政策【3】

  1.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当然离不开GDP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对此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如何实现收入增长?公报明确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同时,公报也明确提出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收入提高的根本。

  针对就业,公报提出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2实现农村人口脱贫、贫困县全摘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所有人的小康,不能有人掉队,而如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将是一大挑战。

  对此,公报提出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并建立

  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3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

  教育方面也有惠民政策。

  全会公报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4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社保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公报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另外,公报还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5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人口政策的调整备受关注,对于人口政策,公报提出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6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公报提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放开价格干预,特别是竞争性领域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有利于解决价格扭曲的问题,形成更加合理的价格机制。

  之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刚刚发布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中也规定要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运输等领

  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价格作用。

  7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绿水青山。

  公报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在这里面有多个层次,包括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同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至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则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

  其中,开展蓝色海湾整治以及自然岸线格局都是比较新的提法,看来绿水青山中的“水”也包括海湾,而自然岸线格局则意味着要更多保留原生态、减少破坏。

  8破除区域发展不平衡,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在区域协调发展,公报提出要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其中的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包括人员以及各种资源要素的流动,而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要破除城乡差距。

  实际上,在“十三五”发展目标方面,就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的内容。

  在培育发展新动力方面,也提到了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

  以此观之,户籍改革将值得期待。

  而在对外开放方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进入规划。

  公报提出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另外,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

  同时,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

  其中,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对于更多走出国门的国人来说也值得期待。

  9实施“互联网+”计划,发展分享经济

  网络已经深度融入普通民众的生活。

  在这方面,公报进一步提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其中分享经济是一个比较新的提法,打车软件就是分享经济的典型,通过分享经济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民众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性。

  在科技创新方面,将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10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社会治理方面,公报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同时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这十条与民生有关的内容总结起来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也是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稳步迈进。

篇四:针对新阶段普遍问题出台新的政策支持

  

  新材料行业发展壮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材料行业是当前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之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但与此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缺乏核心技术、重复建设、扶持政策不够明确等。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推动新材料行业稳健发展。

  问题一:缺乏核心技术。当前,我国大部分新材料制造技术仍处于低级阶段,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严重制约了新材料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解决方案:加强科技创新,重视基础研究。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创新基金、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等途径,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强技术研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应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攻克核心技术问题,推动新材料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问题二:重复建设。近年来,新材料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地方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政绩等,重复建设新材料产能,导致供应过剩,资源浪费。

  解决方案:加强产业规划和监管。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新材料行业的产业规划,提高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加强监管力度,防止重复建设,促进新材料行业健康发展。

  问题三:扶持政策不够明确。新材料行业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缺乏支持新材料的相关政策,导致新材料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解决方案:完善扶持政策。政府应当在税收、金融、创新、知识产权等方面出台支持新材料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新材料市场,推动新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材料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需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只有通过不断完善产业规划,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政策扶持等措施,才能促进新材料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推荐访问: 针对新阶段普遍问题出台新的政策支持 新阶段 出台 政策